財聯社1月6日訊(編輯 李響)2024年全球大類資產表現分化,權益市場普遍上漲,貴金屬持續走強,美債收益率高位震蕩,反觀國內,債市全年走牛,中美利差持續擴大。A股市場9月末觸底反彈,在政策催化下賺錢效應有所恢複。
站在新一年的起點,各大資管機構向著新的投資征程進發。對於今年全年重要的大類資產配置方向,不少資管機構人士看好今年權益市場紅利資產和轉債市場的表現,並認為美債和黃金仍是值得高配的優質資產。
過去一年債市迎盛宴,今年或將轉向交易性機會
2024年,利率曲線呈現牛陡,僅在4月、8月和9月出現短期回調。
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,作為多數資管機構壓艙石的重倉資產,債券伴隨著寬貨幣和低利率環境仍將延續強勢,但2024年末的漲幅已透支強勢空間,債市或麵臨震蕩下行並弱於2024年的走勢,債券市場機會或從配置性轉向交易性,注意期限匹配,久期控製或愈發受到重視。
“長久期國債是長期投資者對衝權益風險的避險工具,而不是博取利率單邊下行、獲取資本力度的投機工具”,有券商分析師指出,隨著債市步入“無人區”,已無可參考的過往收益基準,疊加央行為了維護匯率穩定,采取零利率政策的可能性比較小,在未來的經濟成功轉型之前債市或仍存在結構性機會。
分析師朱定豪也認為,由於2024年的行情極致演繹,導致今年債市震蕩局麵或將邊際加大。在大類資產配置節奏上,需緊跟基本麵變化,當企穩信號初現下可降低利率債組合久期,同時信用債相比利率債在信用利差方麵仍有壓縮空間,如高等級二永債和中短久期城投債方麵,仍可擇機操作關注補漲機會。
此外對於轉債市場,2024年轉債指數呈“W”型,表現一波三折。中證轉債2024年全年收益率5.94%,但最大回撤也逼近11%。下修價格集中觸發成為當前轉債的“常態”,也成為2025年雙低轉債配置帶來機遇。
信達固收分析師李一爽表示,對比目前已經進入“1”時代的純債收益率,轉債可能是廣義固收類資產中為數不多的“高息資產”,不過相較於去年下修價格強贖風險,今年或麵臨剩餘期限壓縮與市場規模加速下滑的雙重問題。
據信達固收團隊統計,全市場轉債餘額加權和算術平均剩餘期限分別為2.92年和3.17年,而去年轉債剩餘期在3年以內的超半數存在下修不到底的風險,此外市場未來的縮量速度會加快,2025、2026年的轉債市場到期規模分別為792億和1106億。
在李一爽看來,從較長時段的跨資產比較來看,轉債整體夏普比例依然有優勢,不過A股對於轉債中短期風險收益特征影響很大,一個解決方式就是搭配紅利策略配置,或者直接在轉債中選擇具備紅利屬性的相關標的,如市場認可度較高的能源、公用事業、銀行三大板塊,也可以關注最近幾年連續分紅比例較高的其他行業標的。
A股紅利板塊或仍將成為耀眼的“明星”
近年來紅利板塊持續“吸睛”,已成為各大資管機構2025年繞不開的超額收益配置來源。從2024年全年表現來看,銀行股板塊“高歌猛進”,全年上漲超過34%,漲幅領跑A股31個申萬一級行業,重倉配置銀行板塊的紅利指數也在去年全線飄紅。
Wind數據顯示,去年帶有“紅利”字樣的指數產品普遍漲幅超20%,其中“”全年漲幅達到46.65%表現最優,已四年連漲,其十大權重股中多達5個配置的就是銀行板塊。
盡管從上市銀行2024年三季報中可以看出,無論是營收、淨利潤還是息差等關鍵指標無一不出現下滑,淨息差更是跌破1.6%至1.53%,降至20年來最低水平,已讓銀行經營“如履薄冰”,但在瘋漲的“紅利信仰”背後,市場資金瘋狂湧入,在無風險利率下行和風險偏好下降共振下,今年銀行股基於高股息的類固收配置價值仍在進一步凸顯。
Wind數據顯示,以申萬行業分類來看,2024年A股各板塊中股息率前三的分別為煤炭、銀行和石油石化,均在4%以上,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(目前下行至1.5%附近)差距愈拉愈大,也導致銀行股這類紅利資產的性價比被動提升。
此外,在年初開門紅行情下,險資、銀行等機構增加紅利板塊的配置,也導致紅利資產的配置熱潮高居不下。在研報中表示,由於2025年初是銀行中期分紅派發的高峰期,對部分紅利類投資者而言,需要在派發前的最後交易日之前買入對應股票,以獲得半年度分紅,因而2024年底、2025年初會出現部分銀行標的的中期分紅搶籌行情。
市場分析人士指出,資產回報率下降、物價水平低位、政策鼓勵分紅等市場環境總體仍有利於紅利板塊,“也可以參考市場交易熱度來設置紅利與其他板塊的相對倉位”,某券商投顧基金經理表示,若市場成交量在當前基礎上進一步縮量(例如日均交易額持續處於1.3-1.5萬億下方),可作為適當增配紅利的分水嶺。
2025年海外大類資產配置力度或加大,大宗商品中黃金仍然占優
境內資產收益的不斷下行,也讓更多資管機構放眼海外,尋找高息優質標的。
中金財富在2025大類資產配置白皮書中表示,因為各國金融周期往往並不同步,為了應對國內資產荒,滿足增強收益的需求,資管機構增加海外配置、實現收益來源多元化將成為趨勢。
Wind數據顯示,2024年QDII(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)額度再擴容,存續產品規模已突破5000億元,增速超40%;與此同時,QDLP(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)產品也在密集發行,存續規模超過200億元,增速達50%。
與此同時,對外配置的渠道也在不斷創新。2024年12月跨境理財通業務正式落地後,證監會對內地與香港互認基金的相關限製也進行了放寬,以滿足中國居民逐漸攀升的全球配置意願。
在中金財富團隊看來,對於境外市場,可適度高配美元債券和黃金,對於美國權益市場反而可以適度低配。
中金財富分析師蔡青認為,對於美股而言,由於當前經濟的主要矛盾是高通脹、高利率,而不是需求不足,而若美聯儲采取較為謹慎的降息節奏,不僅能抑製通脹預期,也可能會對新政府的赤字計劃形成製約,對美債可能是長期利好,而如果美聯儲采取過快降息,導致經濟出現如1970年代的二次通脹,則黃金可能成為贏家。
與此同時,黃金是兼具低門檻、高流動性、且具有長期曆史記錄的資產,還擁有極為獨特的風險收益特征,是對全球治理問題,包括通脹風險、地緣政治風險的絕佳對衝工具。
“實物類資產仍優先考慮黃金作為代表,如果未來金價出現回調,仍是增加配置的機會。”有市場機構人士如此表示。